星期一, 9月 06, 2010

關於愛情和我的信仰見證(二)

踏入藝人之家之前,我對基督教認識很少。我只讀了一年天主教小學,六歲那年歡天喜地告訴媽媽:我們都是天父造的!媽媽似聽了個無稽笑話,冷嘲一句:「你是天父造的?那麼你就不是我生的了!哈哈哈……」我聽了很害怕,覺得冒犯了媽媽,怕媽媽會不愛我,從此不敢再提。小二搬家後,我再沒讀過任何有宗教背景的學校,保持著一定程度的「中立」,也可說是「宗教無知」。接觸基督教的機會也不是完全沒有的,但那些攔途截劫式的傳教部隊,和有如外星語言般的信徒用語,都是把人嚇跑的。我信他們都是好人,也信他們在傳播他們相信的事,然而那中間似乎欠缺了一些很重要的東西。理性上,他們都沒能告訴我相信耶穌或上帝的邏輯是甚麼,感性上,光說上帝愛我這四個字當然不能令我感動,我更怕你用天堂來誘惑我,我可不是這麼功利的。我和很多人一樣,內心會不住反問,為甚麼要說我有罪?為甚麼不能有其他的神?

到大學畢業,我拿著戶口剩下的幾千元和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同學到中國闖大半個月,從九龍乘三十三小時火車上北京,兩個人坐在硬臥車廂下舖整日聊天,扯到天南地北,開始討論起宗教來。他說了好多好多,內容我都忘了,但我記得那是一次認真的討論,令我第一次覺得信仰是可以討論的,第一次覺得:這是一個「選擇」。他問我,為甚麼不信呢?我說因為還沒有足夠的原因令我由不信變成信,我會努力做個好人,我覺得現在這樣就很好。話題到此結束。

抵達藝人之家之時,我已是不一樣的我。由狹小的籠子跑出外面的世界,我接觸到的人愈來愈複雜,也愈來愈體會到人性的不足,這些都使我震驚和害怕,加上連串的愛情失敗,自己堅強的一面似乎再也支持不了脆弱的那一面。在這種心情之下,人會想尋求一種轉變,一種思維上或經驗上的進化,哪怕是宗教,就即管去認識它吧。我最喜歡聽見證,因為它們都是一段段真實的經歷,或是曲折離奇,或是誠摯動人,而且作分享的不少都是長輩級,他們供給了我缺乏的營養,我極需要這種人生經驗和智慧的分享。漸漸地,我開始從人的行為去了解信仰,我發現這群人與「外面的人」很不同,為甚麼他們會如此善解人意、熱心助人?為甚麼他們可以抵抗那些扭曲的普世價值?更奇妙的是,為甚麼他們如此關心我、照顧我?在這地方,我感受到比愛情更真實的愛,也覺得他們所講的東西與我希望相信的真理很接近,我開始放下那些狹隘偏執的反問,嘗試以一種正面開放的角度思考聖經的教導,從生硬的古老翻譯文字中尋找生命的啟示。

在信與不信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捩點──就是想通了「愛是甚麼」。

這是個很重要的訊息,但願我能清楚表述。基督教說上帝創造了人,其實祂自己好好的,為甚麼要把人創造出來的?我想到,因為這樣,才有的「關係」出現,相愛才會成立。試想想,假如世上只有你一人,你有可能愛人或被愛嗎?上帝又給了人自由意志,讓你選擇如何回應,要是祂設定了人必然愛祂,愛就不成立了,因為愛也是自由的。再想想,如果你的伴侶是被迫愛你的,那還是愛嗎?

人與人之間,也是一種「關係」,上帝創造了至少兩個人,人世間才會有橫向的愛,如此說來,「愛是來自上帝的」這種觀點就給說通了。而造物者與人之間,又是父與子的關係,人是上帝所造的,所以上帝必然愛我,我明白以後就會以愛回饋,這不也是在講人世間的父子或母子關係嗎?不同的是,人世間的父是人,天上的父是「真理」本身,人世間的父或會因人性的軟弱而不懂愛惜子女,天父的愛在理論上卻是長存的。從這角度,縱向的倫理也給想通了。造物者的愛與人的愛在道理上是互通的,當你懂得去愛造物者(上帝),從祂那裡學得行善的道理,也就會懂得如何愛人、如何相愛了。

我沒有認真研究過哲學,以上說法,如果有邏輯上不嚴謹的地方,請多多包涵。這是我經思考後認為極值得分享的一組道理,而且正在獲益受用。我記得那位一起旅行的大學同學說過:「信仰是要經歷的。」今天的我已經明白,並且希望不信者可暫時放下那些單憑言語辯論永遠無法獲得滿意答案的疑問,試著以經歷的方式來體會它。然後,故事可以回到愛情了,你相信,人有了信仰之後,愛情的命運會改變嗎?……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