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2月 06, 2010

轉載文章

謝謝蘆葦的文章, 同意之極, 這也是我近年常思考的事, 香港的教育文化比我們已知的更有問題.

周日話題﹕名校教了我什麼——女校生的反思

(明報)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05:05

【明報專訊】直資名校被揭發一大堆混帳,那部古老幻燈片機就在我的腦袋開動不斷重播我的中學校園片段,晃眼已是十多年前的泛黃舊事。

我的母校,是港島區一家有逾百年歷史的女校,人稱「老牌名校」、「貴族學校」。我曾經為自己能夠入讀這樣的名校感到無比自豪,因為我們一班女生,既能說流利英語、又懂得吃西餐禮儀、亦能夠淡定自信於人前表現自己,根本唔將隔籬學校著旗袍紮孖辮的四眼妹放在眼內。

直至我做了記者,我才發現,所謂名校生獨有的自信、傲氣,還有世故、現實,跟那隻只懂呱呱叫的井底之蛙,沒太大分別。

八九六四 那年,我在鰂魚涌一間街坊中文小學讀小五。我是班長,自發貼了大堆剪報,發起同學手纏黑布。翌年六四1周年如是,我還記得我們和班主任一起哭。

1991年,我被派到那所名女校升中一,班主任比我更興奮,我卻戰戰兢兢。

我被編入全級最top的A班,噩夢開始——老師上課全講雞腸我聽唔明、英文堂默生字我無個寫得出、原校小學升上來的個個都已埋堆唔受我玩,和我一樣的外來生全班只有五六人,她們不是半唐番就是英文小學出身,來自中文小學的好像只我一個。

同窗:我唔想自己中文咁叻

中文堂,成為我的避難所,也是我唯一找回點點信心的課堂。可惜,我的同學都看不起中文,反而為自己中文成績遜於英文而感「自豪」。我很記得,中二那年我的同窗中文測驗全班最高分,她放學時卻苦瓜乾面口道﹕「我唔想自己中文咁叻,我要英文勁呀。」

不單我的同學,後過渡期年代的修女校長,也不將中文放在眼內。中三起我加入中文辯論隊,校方對我們的重視遠不及英文辯論,我的大師姐隊員都是高材生,閒談時笑道﹕「校長唔理我口地仲好,輸咗都無壓力。」據說,修女校長的臉孔在回歸後180度轉變,小師妹通風報訊,Sister近年經常強調要向北望學好普通話,轉直資後又花大筆錢裝修 搞個什麼孔子學堂,希望girls都要學好中國文化。

名校,就是如此現實。它貫輸的價值觀是七個字——識時務者為俊傑。不單校長,老師、同學,都很懂得做人——做一個成功的主流香港人,當然離不開一個錢字。

名校價值:識時務者為俊傑

我的同學,家住干德道司徒拔道,每天司機駕著勞斯萊斯定時定候接送。中二那年,富家女邀請我到她的大潭複式洋房,我到今天仍記得那個無敵大海景。那晚,我回到數百方呎的舊樓——我的家,感到前所未有的自卑。

同學雖然有錢,但她們不算show off——應該說,她們由開口講英文到言談間展現個人長處,是骨子裏自然流露的自信,外人覺得她們「寸」、「扮口野」,但那其實是她們是獨有的上流社會溝通方式、貴族間的溝通密碼。午飯鐘響,校園是中英夾雜的喧鬧、好動女生在球場打英式netball而非籃球羽毛球、貪靚的討論暑假去歐洲買什麼名牌。沒有人會談六四,也懶理香港回歸將至。

我當年自覺格格不入,這幾天我不停思考,這個年代獲獎學金的窮學生,入到直資學校後,可有當年我的自卑、孤單?

年輕的我用了半年時間,流了很多淚水、開了多晚通宵,就全程投入校園生活,學懂說美國 口音英文、不怕在堂上舉手答問題、在同學面前不再害羞,我學會了如何做個presentable的名校生。我的成績由包尾變成中等,更獲頒全年進步獎。我開始享受校園生活,和我的富家同學一起溫習看戲談天說笑。我享受自己被標籤成「A班精英」,有名人來校探訪,校長只會把他帶到我們A班;朗讀話劇跳舞我們A班都拿冠軍;老師最疼惜的又是我們A班。

勝王敗寇的遊戲規則

名校的遊戲規則是「精英制」,你入了A班、拎到獎,就是精英中的精英,如盛放牡丹成眾人焦點,其他班別的同學,只是你的綠葉。名校精英制,簡單來說是套用職場遊戲規則——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職場的上位伎倆,名校生早在少年十五二十時就學懂——懂得識時務、懂看人眉頭眼額、懂把握機會表現自己長處。但少女含苞待放的天真純情,去了哪兒?年輕人對社會的熱血,為什麼丁點都不見?

中六那年,我被同學選了當Head Girl(雖然我不是會考狀元)。那年我18歲,成年了,看到所謂名校生、我的同學師妹,很多人雖然表面自信家境富裕,但其實心靈空虛,有的放學流連百貨公司不願回家、有的故意不穿整齊校服引人注意。我將我的發現告訴校長老師,希望他們多花時間關心同學,而非一味叫她們參加比賽幫學校拎獎。

結果我被大駡,更被視為最不聽話的Head Girl。

10多年了,如今,我不少中學同學都很有成就,有的是某某大公司主管、有的嫁了有錢人錦上添花。數月前,在婚宴重遇昔日的A班同學,她們說起自己的職業、老公、子女,當年班房裏的自信又再呈現,表現自己似乎是名校生的終身任務。

可是,我已不再是A班那個小薯仔,我不想再追隨A班大隊了。

離開名校投身記者工作後,我看到世界之大,不是只有干德道豪宅、生活也不是只有名牌拎獎、做人的價值也不是只懂得看人眉頭眼額。世界之大、胸襟之廣,是即使我們家住干德道,也知道香港有個地方叫深水埗有很多板間房;即使我們追逐名利,也關心世界大事懂得分辨是非黑白,而非趨炎附勢。

倒模生產典型香港人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訓練每個人的獨立思考、批判思想。但名校在這方面做到幾多?名校最成功的,是它大批倒模生產一個個典型香港人——實際、精叻、識上位、識表現自己。但更深層的價值——真、善、美,名校又教了幾多?

這個每個名校生都應思考的問題。

後記

我不憎恨我的母校,畢竟它教曉我很多實際的。到今天我最好的朋友,都是和我背景類近的中學同學。雖然她們不讀報、不關心時事,但都有一顆溫柔的心。我預科時的中文老師是我最尊敬的人,也是我的死黨。

寫這篇文章,是希望香港人不要盲目貪慕名牌。所謂名校的教育理念,你作為家長是否認同?更重要的,是你希望學校教曉你的子女什麼?

而我最希望,香港出色的窮學生與富學生,都有平等機會入讀優質學校,這卻是我對直資概念的最大質疑。

文 蘆葦

編輯 屈曉彤、劉逸芝



遮匙想提出的討論: 你有沒有同類的"校園舊事"? 你認為香港教育文化有甚麼需要改善的地方?

11 則留言:

  1. 能量火車6/12/10 20:01

    我雖然不是名校出身 不過都覺得由小到大教育都灌輸功利的信息 從來老師都會鼓勵我們努力讀書 之後就可以出人頭地 尤其考公開試時 不論校內或補習社都會着重考試的遊戲規則 不太願意花時間講解課程以外的東西... 反而進大學後 大家可能清楚自己的方向 會真的願意去嘗試學習不同的東西 不再是為應付考試而活 不過即使如此 為了將來的前途 競爭仍然免不了 我認為要改變的不是香港教育文化 而是每個人的價值觀 究竟人生短短幾十年 為的是不是一直向上爬 大家願意如何建立一個更有意義的生命?

    回覆刪除
  2. 我就係所謂的名校生
    不過就唔係精英班(我果度唔係A班,係E班,Elite是也)
    我地呢班大概就行入去的第一刻就好清楚自己所擔當的角色就係「綠葉」
    反正都唔會幫到學校係校際比賽拿牌、更唔會有咩突出表現
    既然打生打死都唔會有人理你
    咁倒不如放心地遊戲人間,享受校園生活,都幾好呀

    聽人講E班真係分黨分派、乜乜物物得好勁
    但我果班反而成班都玩得埋,又冇乜好「貴族」feel囉
    (住西半山既咪一樣同住公屋既玩得埋,都幾好呀)

    回覆刪除
  3. 女校应该规定学生读the second sex

    回覆刪除
  4. society is the reflection of education...

    i like the: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訓練每個人的獨立思考、批判思想

    cuz i feel that most ppl are really not able to do so...

    回覆刪除
  5. society is the reflection of education...

    can't agree more!!

    回覆刪除
  6. 问题是不止在学校有教育,教育经费点够广告费hum

    回覆刪除
  7. let education be the last think to be commercialized

    回覆刪除
  8. 不幸地, 在香港這情況正在惡化, 教育成為了撈油水的好地方

    回覆刪除
  9. 在fillens看到你的blog地址 想請教 how to be a freelance 填詞人?

    回覆刪除
  10. 回Encore:你這問題很難答, 簡單來說就是要令製作人認識你及想要找你, 這個很不容易. 起步點是參加各種比賽或與獨立音樂單位合作以爭取經驗, 心態上是不要期望填詞這行業能賺錢, 實況是有時候它衰過大家樂.

    在沒有固有階梯的行業裡, 唯一答案是努力.

    回覆刪除
  11. 嗯 我一直迷惑于沒有經驗或關係無法以應聘的方式參與到這些創作團隊中去 但也不想放棄 感謝你的回覆 最後的一句很鼓勵 也印證了我的某些想法是正確的 唯有繼續努力 謝謝你

    回覆刪除